当前位置: 首页 >> 预警平台 >> 预警分析
欧洲对中国风电的新一波碎碎念
来源:南京风电装备行业协会   日期:2025年01月22日   【字体: 】【打印】【关闭

 近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就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进行贸易投资壁垒调查最终结论的公告。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认定,欧盟依据《外国补贴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中国企业调查中采取的相关做法存在《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第三条所规定的情形,构成贸易投资壁垒。

这是我国官方针对欧盟调查进入欧盟市场中国整机商的最新表态。大多数情况下,欧洲开发企业对中国整机企业呈欢迎态度,毕竟物美价廉的风机能够降低他们的开发成本,提升项目收益率。而欧洲整机商及其依靠的协会与欧盟,以及一大堆政客,则对此不怎么欢迎,提出各种理由进行阻挠。

例如不久前,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长拉尔斯·阿加德在受访时表示,丹麦目前正处于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招标过程中,丹麦政府有“工具”确保相关项目的中标方为“我们可以信赖的人”。他还表示,中国对欧洲风电整机制造商的竞争是一种“威胁”。

2024年10月下旬,他还曾表示,丹麦正在推动一项欧盟各国的共同战略,以应对中国在欧洲风电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丹麦气候与能源部部长,我担心欧洲整机商可能会因那些接受(中国)国家层面援助的整机商的不公平竞争而蒙受损失。”

除了拉尔斯·阿加德,还有不少欧洲政客与既得利益者在对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缺乏了解的前提下,不断攻击后者。当然也有一些机构在支持中国企业与产品。笔者对两个阵营的声音进行了汇总:

西门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Bruch:

我非常尊重中国在风机领域的竞争,但没有中国整机商正在赚钱。从技术上讲,他们知道怎么经营好工厂。物理定律也适用于中国的风电巨头

西方传统风电整机商正面临来自中国风电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中国风电整机商在国内市场遇到了"大问题","正在寻找一个家"。

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商正在用"难以理解"的条件,与西门子歌美飒等对手竞争。我支持欧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我们不会争夺某些市场。我现在明确表示,如果这些特定市场没有任何规则,或者非常容易接受中国的融资,我们就不会参与这些市场竞争。

我不赞成封锁欧洲市场。但我认为,我们仍然需要在公司如何融资、从哪里获得担保以及如何支付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则。

如果欧盟不采取行动抵制“廉价”的中国风电设备进口,那么欧洲风电行业将遭受与其太阳能光伏行业同样的命运。

如果不采取行动,欧洲风电行业将朝着太阳能光伏行业一样的方向发展,大家只关心价格,就会失去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失去公平的竞争环境。

并不是要求隔离欧洲市场,而是希望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中国供应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维斯塔斯财务主管Hans Martin Smith:

我不能评估为什么有些国家会与中国整机企业合作,但我认为重要的是,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成本因素,但还存在有很多其他因素。

维斯塔斯可以在与中国对手竞争中取得成功,但意大利等国家在考虑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数据安全。

维斯塔斯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高级副总裁Damien Lohrs:

西门子歌美飒所遇到的问题是有据可查,但是,中国同行们也在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虽然(中国风电整机)比欧洲机组价格便宜。但是,中国厂商难以从欧洲境内的销售活动中实现盈利。这是因为,他们的销售低于生产成本。未来,中国的风电整机将永远不会再次出现在美国市场,而欧洲市场对他们来说将是个“问题”。

新的排放交易体系规则将使得中国的风电整机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其最终售价随之上升。此外,针对钢铁等碳排放密集型产品的征税可能会使得“无法达到欧洲标准的出口厂商”承受日益加大的成本压力。

Enercon总经理Jürgen Zeschky:

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所构成的重大威胁,相关中国制造商正在积极试图主导欧洲陆上风电市场。中国制造商的做法导致了竞争的严重扭曲,欧洲公司目前无法有效应对。对中国的补贴行为进行彻底调查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步骤。

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

欧盟可再生能源术行业的未来必须在欧洲境内制造。

对欧盟境内风电设备制造业提供支持。

从风电到钢铁,从电池到电动汽车,我们的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的未来必须由欧洲自己来创造。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Olof Gill:

启动调查的法律条件非常严格,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欧洲进口的低价风力发电机组数量激增,并正在危害或可能损害欧洲的风电行业发展。尽管没有足够证据,欧盟委员会已经准备好,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采取强有力的行动保护本土风电行业。

欧盟司法专员Didier Reynders:

欧盟正在考虑是否调查中国利用补贴来促进本国风机制造商发展的情况,尽管中国政府方面对欧盟刚刚启动的针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的类似调查表示不满。廉价的中国进口产品可能会威胁到欧洲企业。在风能领域,有些风电设备及组件可能会与产自中国的类似产品存在竞争。如果中国方面对企业提供过多的援助 ,欧盟也将像针对“电动汽车”一样展开调查。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Thierry Breton: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一直在实施进军欧洲市场的积极战略,中国整机制造商正在为欧洲区域风能项目开发商提供大幅降价,甚至可以接受最多推迟三年付款。

德国总理朔尔茨:

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

 

我希望能够阻断中国方面对风电机组数字组件的控制权。

风电整机系统中有来自中国的部件,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我希望不是在数字控制部分。虽然这是一种趋势,但我希望阻止此类趋势。

西班牙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总负责人Pablo Ayesa:

西方国家的海上风电机组仍然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但是,中国人则是拿出了诱人的“鸡尾酒”:他们的产品价格更加低廉,并且能够拿出更有吸引力的融资条件。

英国保守党议员Nick Timothy:

中国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企业明阳智能获得苏格兰海上风能委员会的优先批准,计划在苏格兰投建其欧洲地区首家整机制造厂。其中涉及安全风险。此外,明阳智能受益于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对英国能源及国家安全存在严重问题。

英国能源部长Michael Shanks:

我们将继续关注供应链,当然,我们会认真对待投资英国的企业,就像我们在英国开展的一系列商业项目一样,英国政府正在开展一系列流程推动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无论何时,只要有企业及个人有意愿投资英国,相关审批流程都会按照通常的方式推进。

欧洲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尔斯·迪克森:

风力发电对于德国的电力供应至关重要。据德国政府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风电约占德国电力消耗的38.5%,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这对于包括中国的厂商在内多个风电整机商来说明显构成极大的机会。该交易(Luxcara与明阳签署整机合同)对欧盟清洁技术行业造成了打击,也给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带来了风险。该项交易也引发了德国政府的审查。

欧洲风能协会总经理Giles Dickson:

在过去的几年中,欧洲风能行业长期承受高通货膨胀和高成本,供应链不畅,项目审批许可缓慢和并网限制。尽管如此,但是近期,形势似乎在许多细分市场中出现了变化。欧盟各国政府现在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欧洲风力行业的战略潜力,并将采取措施积极给与支持,这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对于欧盟来说,最基本的原则是,欧洲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应该首先是“欧洲制造”。

欧洲境内清洁技术正在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生产地区,未来,欧洲将很可能从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依赖转变为对中国清洁能源设备的依赖。

欧洲风能协会首席政策官Pierre Tardieu:

无节制的负价格竞标使风电项目的建设工作面临巨大风险。但是,也可以看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在支持欧洲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立法中得到了正式批准。

风能行业已准备好为欧洲创造价值,并践行欧洲的价值观。

欧洲风能协会发言人:

中国整机商正以低廉的价格和不公平的延期付款提供他们的风机。

德国风能协会主席巴贝尔·海德布鲁克:

中国政府对其企业提供了极高限度的补贴。这不是公平的竞争,并导致欧洲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无法与之竞争。在光伏行业,近期已有多个欧洲厂商制造商已经不得不限制甚至停止生产,因为来自亚洲的价格压力几乎压得他们无法反击。欧洲必须防止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风力发电行业上。

沃旭首席执行官Mads Nipper:

尽管沃旭已经在自身项目中使用中国风电零部件和钢铁等材料,但目前没有使用中国风机。我们不排除未来会从中国购买风机或技术的可能。之前说过,我认为(中国风机)不太可能成为西方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原则,即过去和现在都在接纳所有技术。

巴登-符腾堡能源公司首席财务官Thomas Kusterer:

事实上,我们现有的机组供应商数量实在有限。陆上和海上整机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少。未来,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在理论上是有可能。我们当然必须这样做,因为这也涉及经济因素,这目前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Martin Brudermüller:

与欧洲整机相比,中国整机不仅好用,而且便宜。

到现场仔细观察一下,他们(中国整机商)只是把产品做得更好而已。

欧洲不应该对中国整机‘拉起栅栏’,特别是对于像德国这样的出口国家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

Luxcara公司发言人:

我们已经意识到项目开发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因此在选择中国公司之前就一直在与政府进行谈判。德国经济部的检查是“进一步程序的正常部分”,中国供应商是在“彻底考虑经济、法律和一般风险因素”后才被选择的。

Statkraft海上风电主管 David Flood:

“没有根本理由”不使用中国的海上风机,因为这个亚洲国家的 风机“非常迅速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