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要打入国际市场 产品和服务是关键
来源:南京风电装备行业协会   日期:2017年03月23日   【字体: 】【打印】【关闭

     对于风电整机企业而言,国际化程度是检验其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面对更加严苛的国外标准、国外企业的竞争以及多样的气候,国内企业该如何让自己的国际化步伐迈得更扎实?陈军认为,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赢得国际市场信赖的关键。


    《风能》:东方风电机组出口俄罗斯的消息日前引发关注,请介绍项目情况以及东方风电在国际市场的开拓情况。打入欧洲市场,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陈军:东方风电是东方 电气集团的风电产业发展平台,同时掌握了双馈型和直驱型两种主流风电技术,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制造和服务能力。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行动倡议,从2014年至2016 年先后签订了瑞典布莱肯3 期、4 期项目,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项目,古巴赫拉杜拉2 期项目的供货合同,瑞典布莱肯项目已投运。

其中,2016年8 月,东方 电气与俄方乌里杨诺夫斯克州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东方 电气签订俄罗斯最大的规模性风电项目——乌里扬诺夫斯克项目的14 台DF2.5MW - 110 机组供货合同,标志着“中国造”风电机组首次批量出口俄罗斯。同年12 月,项目业主代表到东方风电天津基地见证了机组整机联调、轮毂变桨调试的顺利完成,对现场试验和机组电气各项参数表示认可,并签署确认见证文件。日前,14 台机组全部发运,将于2017年并网投产。

欧洲是风电技术的发源地,是高端风电技术博弈的舞台。瑞典布莱肯3 期、4 期,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等项目的顺利执行,标志着东方风电的机组技术已被欧洲业主认可。这也有助于我们积累更多的国际项目执行经验,对于开拓后续欧洲以及其他国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风能》:欧洲有多家技术先进的整机企业,业主选择东方风电的DF2.5MW-110 机型,您认为是基于哪几方面的考虑?该机型在国外项目中的表现如何?

    陈军:东方 电气在世界发电设备行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出口的水电等成套设备遍布全球。DF2.5MW - 110 机组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设计。针对业主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东方风电进行满足当地电网标准和特殊气候的电气设计和低温适应性设计、满足欧洲严苛要求的机组安全防护和材料环保设计;采用先进自动除冰技术,成功实现了叶片有效、可靠的除冰。结合国内7000 余台的机组运行大数据及瑞典布莱肯3 期、4 期项目执行经验,东方风电拥有一套完整的国际项目履约执行体系和一支成熟、高效的国际项目执行队伍,能为国际风电投资商、承包商提供技术性能优异、质量可靠的高品质产品和高效的服务。

    该机型自2015年底在北欧最大陆地项目——布莱肯风电场投运以来,表现优异,经历了冬季酷寒、多冰雪天气的考验,不仅在发电量、可利用率方面满足了合同要求,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也获得业主的肯定,高效可靠的混合除冰设计为业主提前完成2016 年的发电计划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016 年,瑞典布莱肯风电场3 期的30 台风电机组共发电超过2 亿千瓦时,机组可利用率达到99% 以上。

    《风能》:针对全球多样化的环境特点,东方风电在机组适应性方面进行了哪些技术研发?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本地化上做了哪些工作?

    陈军:针对瑞典、俄罗斯寒冷气候及湿冷结冰的环境特点,我们进行了机组环境适应性设计,包括在低温载荷条件下的刚强度复核;低温材料,低温电气元件选型设计;机舱、电气柜及气象架加热系统设计;叶片自动除冰系统,叶片结冰监控系统设计;叶片除冰系统动力电缆防扭设计;防暴风雪等设计。

    而古巴与瑞典、俄罗斯的气候环境相反,气温较高,风电场离海近,东方风电做了定制化设计:发电机、电气柜、机舱和塔筒微正压系统均采用防盐雾、防高温设计;机组按照沿海型防腐标准要求进行涂装。

    在本地化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以俄罗斯项目为例,东方风电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本地化要求,对当地的厂房、原材料、人力资源等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与业主、当地制造公司进行多次洽谈。我们结合目标市场的制造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推动风电本地化工作,以提高产品交付与服务响应速度,并大幅降低制造与运输成本。

    《风能》:您认为国内整机企业目前“走出去”主要面临哪些障碍?对此,您希望向那些正在探索国际化的国内整机企业提出哪些建议?

    陈军:任何一家企业想进入其他国家风电市场,都要迈过各种坎,东方风电在“走出去”时的确遇到一些障碍,包括多样化认证要求,与国际一流接轨的产品制造标准,用户出于成本考虑的本地化制造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电并网标准、噪音排放标准等。我们通过加强信息收集、强化技术创新以及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始终相信只有用一流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国内企业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核心的还是要在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只有维护好业主的利益,我们的企业才能够有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底气。此外,标准输出也十分重要,企业要与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一道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风能》:下一步,东方风电在国际化方面制定了怎样的布局规划?

    陈军:未来,我们将重点关注亚洲、非洲、拉美等一些电力缺口较大、对能源需求旺盛的地区,充分利用东方 电气的整体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大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以现有制造基地为切入点,联合“走出去”;进一步做好与国际标准的衔接与融合;强化风险研究与管控。

    在产品方面,我们将会:一是扩大2.5 兆瓦平台和3 兆瓦平台产品线,开发适应更低风速的机型,二是为这两款机组开发不同高度的塔筒,供客户选择。

    从服务上讲,通过瑞典、俄罗斯项目的执行,我们已经锻炼出一支训练有素、有丰富经验的海外服务团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海外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用自然动力,推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