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并网难仍是限制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
长久以来,尽管国家为了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要求电网对风力发电实行“保障性”收购,但实际上对于大规模上马的风电项目而言,并网难仍是限制风电发展的最大瓶颈。 国家电监会此前发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指出,造成风电产业并网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风电发展规划侧重于资源规划,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施鹏飞援引的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底时,中国已累计吊装风电机组44.73千兆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但真正并网发电运营的装机容量只有31.07GW。 对此,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的解释是,“近几年风电发展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电网发展规划,这是造成电网消纳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电网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为支持风电发展和大范围消纳,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共投资418亿元,建成投运风电并网线路2.32万公里,其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2826万千瓦,占全网最大用电负荷的4.2%。 “风能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特征决定了其属于能量密度低、稳定差、调节能力差的电能,发电量受天气及地域的影响较大,若直接将其全部电力并网,的确会对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以及电网的供电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业内专家指出。 但与技术因素相比,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则认为,风电并网技术障碍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开发、利益分配和微观均衡等基本功还十分欠缺,“风电要想更大规模地发展,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比过去难度大得多。过去是设备研发等前期工作,现在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利益的调整。怎么解决?我觉得还是电网公司的认识。如果能够像重视特高压和智能电网一样重视风电,解决不了风电并网吗?大家如果真的从国家利益这个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出发,抛弃一些企业的小算盘,这个事情可以解决。 尽管《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费用分摊的实施细则,都对电网企业收购风电给予一定的补偿,规定电网为接纳风电而建设增容的部分可以进入成本核算等,但这些收入与电网这个高度垄断行业的总收入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足以激励电网积极接纳风电。 电监会报告指出,风电项目一般远离负荷中心,其配套接入系统建设工程量大、投资高、线路利用率低,接入系统工程补贴策的标准难以满足部分项目电网投资和运行维护的需要,这将严重影响电力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例如,上海市电力公司出资6528万元建设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按目前电价补贴策,需要32年以上才能收回静态投资。 正如业内一位专家所言,风电并网,首先的是利益调整,其次是观念,再次才是技术。并网困难表面看受制于技术因素,但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利益驱动,电网企业在风电上网和远距离输送方面需要大量投入,但收益不大,缺乏利益驱动和变革的动力。技术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管理体制尚未捋顺、利益分配不均衡才是造成风电并网困难的首要因素。 |